吴江客中冬至日

十年奔走竟何为,转觉谋生事事非。
时序每惊愁里换,家山长向梦中归。
吴江岁晚寒波积,楚塞天边鸿雁稀。
酒后登楼倍惆怅,缁尘犹满旧征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江客中冬至日是明代诗人王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王祎,元末明初代诗人,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幼年聪慧,成年后师从柳贯、黄𧪽学习,以文才知名。元末观时政衰敝,隐居青岩山中,曾受朱元璋召见,授江南儒学提举、南康府同知等职,著有《大事记续编》、《重修革象新书》等。
  1. 诗歌原文
    十年奔走竟何为,转觉谋生事事非。
    时序每惊愁里换,家山长向梦中归。

  2. 诗歌注释

  • “奔走”:指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
  • “家山”:指作者心中的家乡或亲人所在的地方。
  • “时序”:指四季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愁里换”:在忧愁中度过每一天。
  • “梦中归”:在梦中回到自己的家乡。
  1. 诗歌赏析
  • 王祎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在外奔波的辛酸与无奈,以及内心深处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通过对四季更替和日夜轮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诗中的“十年奔走”,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文人墨客所面对的生存困境。而“家山长向梦中归”,则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渴望,对于一种平静而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之际,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人纷纷隐退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王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隐居生活,并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追求。
  1. 诗歌鉴赏
  • 王祎的这首《吴江客中冬至日》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人特色,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王祎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

王祎的《吴江客中冬至日》不仅是一首描绘季节变换和个人感受的诗歌,更是一曲深沉的时代赞歌。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