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元世祖,分地王关中。
潜藩富才彦,一一皆夔龙。
谁欤任儒学,先正推许公。
沾濡布教雨,鼓舞振文风。
后来踵其轨,厥称萧与同。
发挥圣贤道,张生皇王功。
出处虽异致,德义非殊宗。
至今关辅间,教思蔼无穷。
前哲日云远,怅望吾焉从。
长安杂诗十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杂诗十首其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以“秋”为题,描绘了深秋时节长安城内的景色:落叶满地,金黄一片;枯枝斜倚,寒鸦栖落;宫阙巍峨,城头残阳;暮色渐浓,人归寂静。全诗意境开阔,笔法简练,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深深忧虑。
在这首诗中,“秋”既是季节,也是时代的象征。它不仅描述了长安秋天的景象,更隐喻了当时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落叶、枯木、寒鸦等景物,以及城头的残阳和寂静的人群,展现了一幅深秋的长安城图景。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荒凉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这首诗还体现了杜牧的诗歌风格特点。他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描绘。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自己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
《长安杂诗十首其六》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想深度的诗歌,它以秋天为背景,描绘了深秋时节长安城的凄美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这首诗展示了杜牧的诗歌风格特点,使他成为了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