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二首 其二

李君潇洒姿,沦落在羁旅。
相见无长言,潸然泪如雨。
一身顾何为,七丧未能举。
江山隔中州,遥遥望乡土。
岂以途路艰,所值时节迕。
乌鸟有私情,而人复何处?
行行望苍天,那知此情苦。
郭范久不作,此义孰为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舞阳留侯庙二首·其二》是明朝李昌祺的一篇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及作者信息:

  1. 作者信息
  • 明朝李昌祺,字文达,号东园,是明代中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
  • 他的作品广泛,涉猎诗词、散文和书法等多个领域。李昌祺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文化修养而著称于世。
  1. 原文内容:《舞阳留侯庙二首·其二》全文如下:
    舞阳留侯庙新构,
    高堂四顾敞无尘。
    一从辞汉归田里,
    三见南阳又一春。
    古道荒墟多故人,
    空山落日半斜晖。
    当年此意无人会,
    惟有青山似我知。

  2. 诗歌鉴赏

  • 主题表达:诗中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故乡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舞阳留侯庙的描述,展现了其宏伟壮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真挚且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故人的缅怀,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 艺术手法: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画面感和艺术魅力。
  1. 创作背景
  • 该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诗人离开官场后,重返故乡之时。这一时期,诗人的内心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情感变化,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如官场的腐败与民间的淳朴。
  1. 文化内涵
  • 《舞阳留侯庙二首·其二》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蕴含了更深层的文化意义。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 此外,诗中的一些诗句如“古道荒墟多故人”,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这些诗句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舞阳留侯庙”、“高堂四顾”、“落日半斜晖”等,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中所要表达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优美:李昌祺的语言风格优美,富有音乐性。他的诗句既简洁又富有诗意,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形式严谨:该诗在形式上也颇具匠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在结构上更为规整,音律上也更加和谐。这种形式的选择,使得诗歌在朗读时能够呈现出一种韵律美,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舞阳留侯庙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独到见解与深情厚意。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作品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