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作寄城中诸友

山深无行踪,蹊路土华长。
白云忽飞来,令人起遐想。
松间微风奏,石罅幽泉响。
坐久怀抱空,悠然会清赏。
在山虽无荣,出山有何好?
清流混潢污,远志成小草。
松柏本贞固,蒲柳易枯槁。
扰扰路旁儿,知止不如鸟。
白云开林峦,黑雾漫城郭。
出门道路违,蠢蠢都不觉。
游蚁上枯槎,归鸟隐丛薄。
寄语远行人,莫待风雨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朝诗作《山中作寄城中诸友》赏析

元朝诗人王冕的《山中作寄城中诸友》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与哲理思考的诗。这首诗通过描述山中的自然景观,抒发了对出世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喧嚣的无奈感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

诗中“山深无行踪,蹊路土华长”,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场景。诗人以“白云忽飞来,令人起遐想”开篇,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山林环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脱世俗的世界。“松间微风奏,石罅幽泉响”,则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和谐的自然世界之中。

诗的中间部分,“在山虽无荣,出山有何好?”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这里的“荣”并非指物质上的富贵,而是精神层面的满足感。王冕认为,即使身处山林之中,也能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自由,这种境界远胜过出山后可能面临的纷扰和不安。

诗歌也并未完全否定外界的生活,而是提出了一种平衡的观点:“清流混潢污,远志成小草。”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暗示了在自然与社会之间,人们往往会因为环境的污染而失去初心和理想,变得琐碎无力。

最后一句“出门道路违,蠢蠢都不觉”,则揭示了诗人对人生路途的深刻洞察。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人们往往容易被周围的纷扰所迷惑,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和追求。

《山中作寄城中诸友》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深入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扬,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思考,引导读者去探寻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远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