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京华服,知君叹索居。
海隅清宦在,天上故人疏。
挂壁空长剑,探囊得素书。
更陪骢马去,西望复何如。
送张子方之江西掾史
介绍
《送张子方之江西掾史》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与深情厚意的五言律诗,出自元末明初王翰之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王翰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人,字时举,河南禹县人。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曾在元朝末年隐居中条山,后入明为周王橚的长史,但因谏言不被采纳而断指佯狂而去。后来他又被起用为翰林编修,最终因参与彝民起义而丧命。他的作品多样,包括《敝帚集》、《樵唱集》和《梁园集》。在文学上,王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著称。《送张子方之江西掾史》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示了他在诗歌领域的卓越才华。
作品原文:
自脱京华服,知君叹索居。
海隅清宦在,天上故人疏。
挂壁空长剑,探囊得素书。
更陪骢马去,西望复何如。诗句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首句“自脱京华服”意味着作者已经脱离了繁华的京城生活,开始了一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第二句“知君叹索居”则反映了朋友对现状的不满或忧虑,表达了彼此间深深的牵挂。第三句“海隅清宦在”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身处清静之地的理想状态。第四句“天上故人疏”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疏远之情。第五句“挂壁空长剑”,借用悬挂墙壁的长剑象征着战士的豪情和未竟的事业。最后一句“探囊得素书”则暗示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未来重逢的美好期待。全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复杂情感,既有离愁别绪,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许。
历史背景:王翰创作此诗的背景是在明朝建立之初,社会动荡不安,文人的命运也充满变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翰的诗歌更多地体现了他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王翰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在乱世中保持文人本色的坚持。这种坚持不仅是王翰个人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许多文人的共同选择。
艺术特色:王翰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其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特点。在这首诗中,王翰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技巧,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更加和谐优美。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挂壁长剑”和“探囊得素书”等,都富有象征意义,既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此外,王翰的诗歌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也是其作品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影响与评价:《送张子方之江西掾史》作为王翰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展示了王翰高超的文学技艺,也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这首诗的影响不仅限于当时的文人阶层,它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因此,研究王翰及其诗歌对于理解元明时期的文化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送张子方之江西掾史》是王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也折射出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王翰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元明之际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