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体方伴读新蝉韵

满地残花过雨天,槐阴庭院响新蝉。
轻敲金奏当窗外,闲拨银筝向枕边。
晓露吸残青草岸,晚风吹出绿杨烟。
家山深处林亭好,曾被繁声聒醉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黄体方伴读新蝉韵》是元末明初王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情趣。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王翰,字时举,元末明初的诗人。他生于河南禹县,后隐居中条山,入明后为周王橚的长史。然而,他的直言不讳和对异志的坚持,最终使他断指佯狂而离世。尽管生活波折,王翰在文学上却有不凡的成就,著有《敝帚集》、《樵唱集》、《梁园集》等作品。
  2. 原文赏析:诗中的“满地残花过雨天,槐阴庭院响新蝉。”描绘了一个春雨过后,满地落花的景象,槐树阴下,庭院里传来了新蝉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轻敲金奏当窗外,闲拨银筝向枕边。”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诗人在夜晚静坐听曲的场景,金奏声与银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听觉画面。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精湛的语言技巧和深刻的主题表达上。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所表达的主题,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历史评价:对于这首诗的历史评价,普遍认为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诗歌才能,也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此外,王翰的生平经历也为其诗增添了独特的个人色彩和历史意义。
  5. 现代影响:在当代,这首诗仍然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者的研究。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主题,被广泛引用于各类文学、历史和文化的讨论中。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王翰的诗歌也得到了现代文化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

王翰的《和黄体方伴读新蝉韵》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