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留别

五月南行道路长,黄埃满面汗流浆。
入淮四望山如米,过颍三程水似汤。
老去不堪鞍马倦,客行端为简书忙。
回头却忆金门乐,白纻乌纱坐晚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行留别》是由元末明初的诗人王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王翰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字时举,生卒年不详,但据记载他是河南禹县人。元末隐居中条山,入明后曾担任周王橚的长史,因谏言不被采纳而断指佯狂离去。后来,王翰还曾为翰林编修,但在彝民起事中不幸遇难。

  2. 作品原文:五月南行道路长,黄埃满面汗流浆。入淮四望山如米,过颍三程水似汤。老去不堪鞍马倦,客行端为简书忙。回头却忆金门乐,白纻乌纱坐晚凉。

  3. 内容赏析:这首诗通过王翰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他在南行途中的所见所感。“五月南行道路长,黄埃满面汗流浆。”表达了旅途的艰难和劳累,尘土飞扬的道路让人感到疲惫。接着他写到“入淮四望山如米,过颍三程水似汤。”形象地描述了经过淮河和颍河时所看到的景色,山水之间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老去不堪鞍马倦,客行端为简书忙。”反映了他年纪渐长,体力不支,同时也因为公务在身而无法停歇。最后一句“回头却忆金门乐,白纻乌纱坐晚凉”则透露出一种怀念过去美好时光的情绪,同时以简朴的装束来比喻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王翰的《南行留别》不仅是一首描写旅途艰辛的诗歌,更蕴含了他个人对于人生、历史和理想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时代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