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善寺宣和画壁

宣和崇画古来稀,名笔谁知向此挥。
贝叶写成清梵语,空花飞满古天衣。
咒师持钵降龙下,禅子谈经跨虎归。
他日重来持粉墨,近窗临榻得依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福善寺宣和画壁》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当时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艺术氛围和精神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

  1. 作者简介
  • 王翰,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其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内。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其中不乏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深刻反映。由于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后世被广泛传颂与研究。
  1. 诗歌原文
  • 宣和崇画古来稀:这句开篇即点明了宣和年间绘画艺术的珍贵与稀有。
  • 贝叶写成清梵语:描述了画作用贝叶写成的经文,以及其中的清梵语音律之美。
  • 空花飞满古天衣:形象地描绘了画作中飘散的花瓣,如同天衣无缝般自然飘逸。
  • 咒师持钵降龙下:比喻画中的僧人法力无边,能降伏龙王。
  • 禅子谈经跨虎归:意味着画中禅者谈论经书时,如同跨虎而归,形容其从容不迫的神态。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福善寺宣和画壁》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绘画技艺,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
  • 寓意丰富: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意,如“咒师持钵降龙下”,不仅描绘了画面的壮丽,更寓含了修行者的高超修为。
  • 语言优美:王翰的语言富有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福善寺宣和画壁》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