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因身苦不知,折来未是学良医。
垂堂自忽千金戒,大厦元非一木支。
凿齿自甘才半足,曾参深为不全悲。
访君莫怪来常晚,遐轨从今不可追。
折股后呈诸友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折股后呈诸友人》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王翰在元代隐居中条山,入明为周王橚的长史,因劝阻其异志未果而断指佯狂而去。《折股后呈诸友人》是王翰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政治以及社会的种种感慨和思考。
王翰的生平及其作品体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王翰字时举,生于元末,卒于明初,河南禹县人。他在元末隐居中条山,直到入明后才有所作为。入明后,王翰先后担任周王橚的长史和谪廉州教授等职,最终不幸死于彝民起义之中。尽管生活坎坷,但王翰并未停止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文作品。王翰擅长诗歌,尤其是七言律诗,他的诗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折股后呈诸友人》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挣扎。诗中的“忧患因身苦不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困惑和无助。而“垂堂自忽千金戒,大厦元非一木支”,则揭示了诗人对于家族和个人安全的忧虑,以及对于社会稳定性的担忧。此外,“凿齿自甘才半足,曾参深为不全悲”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慨。最后一句“访君莫怪来常晚,遐轨从今不可追”则是诗人对于过去行为的总结与反思。
《折股后呈诸友人》不仅是王翰个人的文学创作之一,更是元末明初社会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士子的生活环境、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