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曲寄张尚书

妾不如双鸳鸯,妾不如双翡翠。
妾与春光最有情,可奈春光独无意。
桃花笑春春欲去,柳条挽春春不住。
妾貌巳作辞林花,妾心已作沾泥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春曲寄张尚书》是元朝文学家叶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和不舍,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送春曲寄张尚书》的作者是元朝的叶兰。叶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丰富而深刻。
  2. 作品原文:在《送春曲寄张尚书》中,叶兰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春天比作一位无情的过客,使得美好的春光无法留住,流露出深深的留恋和无奈之情。诗中的“桃花笑春春欲去,柳条挽春春不住”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3. 作品赏析: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叶兰的诗歌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他擅长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他的作品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宇宙间万物关系的深刻感悟。
  4. 创作背景:关于叶兰创作《送春曲寄张尚书》的具体时间,目前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可以推测,这可能发生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时期,叶兰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种背景也为理解其诗歌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语境。
  5. 文化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送春曲寄张尚书》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代表了一种对生命、自然和文化传承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四季更替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6.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叶兰的《送春曲寄张尚书》仍被广泛传诵,尤其是在文学爱好者和诗词研究者中。它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学习这首诗,现代人可以从中汲取智慧,领悟生活的真谛。

《送春曲寄张尚书》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的佳作。通过了解它的背景、内容及其文化意义,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诗歌本身的艺术美,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