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岭汪公仲云松楼

黄山插天紫翠浮,三十六峰明素秋。
奇秀蜿蜒结兴岭,岚光晴拥云松楼。
楼中主人爱山色,间居不为轩冕求。
松林云去松自绿,云来松林云满谷。
主人看松卧云屋,静听松风清可掬。
君不见岁寒贞松饱雪霜,材大青云成栋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兴岭汪公仲云松楼》是由元代诗人何儒行创作的一首描写黄山美景的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歌: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何儒行,字子远,号东樵。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与许多文人墨客交游。
  • 创作时间:据考证,这首诗作完成于元至正年间,具体时间为公元1341年至1368年之间。这期间,中国正处于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避世之思。
  • 地理环境:诗歌中描绘的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风景名胜区。黄山的自然风光秀丽,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 诗歌原文
  • 开篇意境:”黄山插天紫翠浮,三十六峰明素秋” 描述的是黄山山峰耸立,云雾缭绕,色彩斑斓如同被紫色的彩霞覆盖。
  • 景象描写:”奇秀蜿蜒结兴岭,岚光晴拥云松楼” 表达了黄山的地形奇特,山峰曲折盘旋,云雾环绕着一座云松楼。
  • 情感表达:”楼中主人爱山色,间居不为轩冕求。” 描绘了楼中主人喜爱山水,不愿追求权位高位的生活态度。
  • 艺术手法:”松林云去松自绿,云来松林云满谷” 利用云和松树的相互关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
  • 哲理寓意:”君不见岁寒贞松饱雪霜,材大青云成栋梁” 借用松树经历严寒而更显坚韧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坚贞不屈、高洁品格的赞美。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兴岭汪公仲云松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学的思考,而且在形式上也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格式,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 思想深度:通过对黄山美景的描绘和对楼中主人性格的刻画,反映出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文化传承:此诗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兴岭汪公仲云松楼》不仅是一首描写黄山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欣赏这首古诗,不仅可以领略到黄山的自然美,还能深入理解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