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氏晚隐

能隐宁论晚,谁知晚更宜。
渔竿谙渭石,象奕老商芝。
骨健风霜耐,心闲日月迟。
但烦多酿秫,醉傲太平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操氏晚隐》是诗人吴存创作的一首描绘晚年隐士形象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还透露出他对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的一种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操氏晚隐》的诗人吴存,字仲退,号乐庵,生于元朝至元五年(1260年),卒于延祐元年(1314年)。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曾历任饶州路学正、宁国路教授等职,最终以鄱阳县主簿的身份退休。吴存的创作生涯长达五十多年,其诗作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其他作品如《乐庵遗稿》二卷等,都体现了他深邃的人生感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他的一生虽历经波折,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思想理念,这种坚持和执着为《操氏晚隐》中的主题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诗歌内容:《操氏晚隐》通过“能隐宁论晚,谁知晚更宜”开篇,表达了即使到了晚年,一位隐士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受岁月增长的影响。这首诗中的意象生动,如“渔竿谙渭石”和“象奕老商芝”,不仅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谐的领悟。诗中的语言平实而不失韵味,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超然境界。

  3. 艺术特色:《操氏晚隐》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了而又富有深意的表达方式。诗人吴存擅长使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隐士生活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探讨。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来隐喻人的心境变化,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又深化了主题的表达效果。

《操氏晚隐》不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首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风格,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们来说,这首诗是了解和学习元代诗歌不可多得的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