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年来阅已深,万方覆却不惊心。
莫嫌叔夜未忘锻,自是渊明偶有琴。
衣食未妨依马磨,文章何必衒鸡林。
人生留得青青鬓,莫遣吴霜取次侵。
杂兴四首寄芳洲 其二
介绍
《杂兴四首寄芳洲(其二)》是元代诗人吴存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还体现了其超然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杂兴四首寄芳洲》作为一组作品,每首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审美情趣,而《其二》更是其中的精彩之作。
从诗的开篇,“世故年来阅已深”,吴存便直接点出了自己历经岁月的经历。这种表述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悟。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即面对世间的沧桑巨变,他并没有被惊惧或动摇所影响,而是保持了一种平和与从容的心态。
“故人识我机心淡”,这里的“故人”指的是那些理解并接纳他的人,而“机心”通常指人心机诈,不易为人所知。这句诗表明,吴存并不担心自己的内心世界会被误解,因为他相信真正理解他的人是存在的。这种信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信任感。
诗中还有“莫嫌叔夜未忘锻,自是渊明偶有琴”这两句话,叔夜可能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嵇康,他曾因不满官场而隐居山林,以琴声来表达内心的愤懑与不满。而“渊明”则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别称,陶渊明常常通过采菊来寄托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吴存在这里引用这两个典故,一方面可能是在强调自己虽然身处纷扰的世界,但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另一方面也可能暗示了他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衣食未妨依马磨,文章何必衒鸡林”,这里用“依马磨”来比喻生活中的艰辛,而“鸡林”则是指市场上的喧嚣与繁华。诗人表示,尽管生活条件或许艰苦,但只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就不会被物质的诱惑所动摇。
“人生留得青青鬓,莫遣吴霜取次侵”,这句话中的“青青鬓”指的是年老时的发色,而“吴霜”则是指古代传说中女子一旦长出白发就会因忧愁而加速衰老,所以此处用来比喻人的愁绪对容颜的影响。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岁月无情的接受,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珍惜时间、积极生活的态度。
《杂兴四首寄芳洲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诗歌,也是一篇充满哲思和美感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是元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