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明日杭州去,问讯山村安稳无。
我恨不乘溪上舸,君当一访市边壶。
梦残东汇渔樵社,思入西山烟雨图。
老去钓竿无着处,他年还欲拂珊瑚。
伯温如杭寄仇山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伯温如杭寄仇山村》是元代诗人吴存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吴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杭州和仇山村的风景及人物,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和深情的人文景观。
诗中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周郎明日将前往杭州,诗人对仇山村表达了深深的问候与关切。这种通过地理方位的变化,引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心,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诗中的“问讯”二字,不仅传达了作者对于仇山村安全的关切,更隐含了对于仇远这位好友的深厚情感。
吴存通过对仇山村自然景观的描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中的“我恨不乘溪上舸”,表现了诗人对于亲自探访仇山村美景的强烈愿望。他希望借舟泛流于溪上,一探仇山村之美,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这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仇远墓地所在地——仇山村的深厚感情和怀念之情。
诗中还巧妙地使用了历史典故,通过提及东汇渔樵社、西山烟雨图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仇山村的宁静与美丽。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景色,也加深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伯温如杭寄仇山村》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故乡、朋友和自然美景怀念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