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四首 其四

兵后荒残赋役频,故家斤斧到荆榛。
年来桃李春风闹,谁识承平雨露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茶四首其四》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苏轼,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尊称为“东坡居士”。苏轼的诗、词、文、赋等多种文体皆有成就,尤其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1. 诗词原文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 何须誇落墨,独步紫微宫。

  2. 诗歌解读

  • 南山松与儿女花:首句“萧萧南山松”,描绘了一幅南山上的松树在秋风中摇曳的画面,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散火冰雪中”则表达了松树即便在严寒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生机的坚强。
  • 传承与赞美:“能传岁寒姿”意味着这种品质能够世代相传,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古来惟丘翁”则是指自古以来只有像丘翁这样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这里苏轼在借松树自喻,赞美那些能够经受住考验、保持高尚品质的人。
  • 技艺与创新:“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中的“赵叟”可能指的是赵昌,他在绘画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摒弃了当时流行的浮华之风,使得作品清新脱俗,独树一帜。这里的“一洗胶粉空”形容赵昌的作品如同经过清洗一样,去除了表面的华丽装饰,展现出内在的真实和美感。
  • 艺术与自然:最后两句“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则是通过比喻,将绘画比作丹砂和鹤顶红的制作过程,强调了画家在创作中需要精心调配色彩,才能使作品如鹤顶红般鲜艳夺目。这既是对绘画技法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家匠心独运的高度认可。
  1. 艺术特色
  • 画面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生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读者可以想象出一幅南山松与儿女花相互辉映的场景,以及画家赵叟在调色板上精心调配色彩的画面。
  • 象征意义:诗中的每一句都富含象征意义,南山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儿女花则代表着脆弱与美丽并存的生命状态。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苏轼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情感表达: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南山松和儿女花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通过对画家赵叟的创新技艺的赞扬,表达了对艺术家精神的敬佩。
  • 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首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苏轼的《山茶四首其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审美的追求。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这首诗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