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野树鸣啼鴂,漠漠馀寒落楝花。
十载送春浑是客,五更听雨忽思家。
客馆思归
介绍
杨基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其作品《客馆秋思》表达了对故乡深厚的思念之情。《客馆秋思》是杨基在元末隐居期间所作,反映了他远离家乡时的心理活动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深深眷恋。
诗歌开头“闲斋閟秋隂,弱蕙风屡偃”描绘了作者在秋日的寂静中闭门不出的情景,以及秋风不断吹动着柔弱的蕙草,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这种环境描写不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也预示了他将因思念故乡而陷入深深的忧愁之中。
“哀蝉听渐急,归燕嗟已晩”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这里,诗人通过聆听远处传来的蝉声渐渐变得急促,以及归巢的燕子发出的悲鸣,感受到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无常,从而触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
“忽动故园思,山川匪遥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这里的“故园”指的是他的故乡,而“思”字则是整首诗的核心情感。诗人在面对自然的美景时,内心深处却涌起了对故乡山河的思念,这种感觉虽遥远但难以割舍。
诗歌以“杨基,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的信息作为结尾,补充了杨基的个人背景和历史地位,为理解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维度。
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杨基在元末避乱期间隐居于吴地,这一经历使他对故乡有着深刻的感触和记忆。因此,当诗人在客馆中独处时,自然会回想起故乡的美好时光和亲人们的身影,这也正是他创作《客馆秋思》的缘由。
《客馆秋思》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它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抒发内心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故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