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行

清江朱楼相对开,去年燕子双归来。
东风吹高社雨歇,一日倏忽飞千回。
翻身初向烟中没,掠地复穿花底出。
花飞烟散江冥冥,城郭参差满斜日。
无情游子去不还,短书寄汝秋风前。
绣帘不卷春色断,空梁泥堕琵琶弦。
飞樯冉冉潇湘浦,春尽天涯路修阻。
一夜相思柳色深,独上楼头泪如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子行》是元代诗人吴师道创作的一首新题乐府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

  1. 作者介绍
  • 吴师道(1293年—1346年),字正传,元代婺州兰溪人。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以词章著称,曾在高邮县丞、宁国路录事等多个官职任职。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作品的文学价值,更因为他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吴师道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其中《燕子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诗句原文:“清江朱楼相对开,去年燕子双归来。”
  • 诗意解析:“清江”指的是清澈的江水,“朱楼”则指红瓦覆盖的高楼,两者相对而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开”字用得十分巧妙,既描绘了朱楼的壮观,又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开放和开朗。接着,诗句转向描述燕子的到来,“去年燕子双归来”,意味着去年春天时,成双的燕子已经回到了这里,这是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
  • 诗句译文:在清澈的江水边,有一座红色的楼阁,它与对面的楼阁相对,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去年这个时候,成双的燕子回来了,它们在春日里欢快地飞翔。
  1. 诗歌背景
  • 《燕子行》的创作背景与其作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吴师道生活在元末社会动荡时期,他的政治生涯虽然不算显赫,但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对生活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感受。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离开官场或在某种心境下写下的,通过对燕子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1. 艺术手法
  • 《燕子行》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其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上。诗中的“翻身初向烟中没,掠地复穿花底出”等句,生动地刻画了燕子飞行的姿态及其带来的美感,使得整个场景生动活泼。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由、爱情和离别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的转变和深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
  1. 历史影响
  • 《燕子行》作为元代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的创作,成为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材料。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精细把握,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燕子行》不仅是吴师道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元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元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