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壶终日痼烟霞,写得湖山事事嘉。
湖上烟笼梵王宅,山深云覆羽人家。
诗翁伫立搜新句,稚子闲来扫落花。
几处归帆何处客,一声啼鸟夕阳斜。
方壶松岩萧寺
介绍
《方壶松岩萧寺图》是元代诗人邓文原创作的一首六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邓文原,元朝绵州人,徙钱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学工古文,世祖时辟为杭州路儒学正,调崇德州教授,擢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迁翰林待制,出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鞫狱明敏。英宗至治间,召为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泰定帝时,召拜翰林侍讲学士、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均以疾辞。
诗歌原文:
雨过鹧鸪啼歇,日斜猿兕声高。
湖上长烟漠漠,山中古寺迢迢。
人立东皋清眺,帆归西浦寒潮。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从“雨过鹧鸪啼歇”到“日斜猿兕声高”,展现了雨后的宁静和傍晚的寂静,鹧鸪在雨后停止鸣叫,猿猴的声音在黄昏中回荡。接着,“湖上长烟漠漠”与“山中古寺迢迢”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湖面上烟雾缭绕的景象和远处高山上的古寺,给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感觉。最后,“人立东皋清眺”,“帆归西浦寒潮”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描述,人们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邓文原作为元代的文人,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水景色,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这也是他个人情感的一种投射。
赏析建议: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探讨诗人如何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这种表现手法在当时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分析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如它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等。
邓文原的《方壶松岩萧寺图》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寄托和审美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