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旰忧民牧,人才转寂寥。
如公多令望,绝迹上清朝。
玉署真成梦,金鱼漫在腰。
庆源宜有待,嗣子各风标。
挽待制杨贤可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待制杨贤可 其二》是元朝诗人吴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杨贤可的生平和成就,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作者简介:元朝的吴当,字伯尚,是抚州崇仁人。他在幼年以颖悟笃实著称,成年后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吴澄到京师后,补国子生。吴当跟随祖父学习并完成学业,后来以荐举为国子助教,参与辽金宋三史的编纂,后升任翰林修撰,最终担任江南肃政廉访使等职,是一位有着卓越贡献的学者型官僚。吴当不仅在学术上有建树,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尤其在镇压农民军中表现出色。
诗歌原文与翻译:
原文:
宵旰忧民牧,人才转寂寥。
如公多令望,绝迹上清朝。
玉署真成梦,金鱼漫在腰。
庆源宜有待,嗣子各风标。译文:
夜以继日地关心着人民的安宁,但如今人才已经变得寂寞。
像您这样多才多艺、备受瞩目的人,竟然离开了朝廷高官的位置。
您的府邸如同梦中一般虚无缥缈,金鱼虽存在却不再具有往日的地位。
国家的前途应由有远见的人才来继续发展,继承者们应该各自成为杰出的人物。
- 诗歌赏析与评析:
- 艺术特色:《挽待制杨贤可 其二》作为元代的五言律诗,展现了吴当独特的诗歌风格。诗中运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通过严谨的结构、平仄和谐的韵律,传达了诗人对杨贤可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政治生涯的感慨。
- 情感表达:诗中“宵旰忧民牧”和“人才转寂寥”,反映了作者对杨贤可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同时,“如公多令望”,则表达了对杨贤可离京后的遗憾和哀悼。
- 思想内容:整首诗通过对杨贤可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离世的哀悼,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情和敬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政治理想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诗歌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期间,当时吴当作为江西肃政廉访使,参与了镇压农民军的斗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被诬陷解职。之后,吴当隐居于庐陵吉水,潜心研究学问。
通过深入了解这首《挽待制杨贤可 其二》,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元代文学的特色,还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对于忠诚与才华、责任与牺牲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的一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