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宫受宝朝贺日次韵 其七

禁直周庐接上台,银河秋傍紫垣来。
为郎莫笑冯唐老,立马金门待晓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宫受宝朝贺日次韵·其七》是元朝文学家吴当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朝贺日的感慨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禁直周庐接上台,银河秋傍紫垣来。为郎莫笑冯唐老,立马金门待晓开。
  2. 作者介绍:吴当,字叔谦,生于1304年,卒于1374年,元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姚燧、杨载并称“元代三大家”。他一生经历了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朝初期到中后期的历史变迁,对元末农民起义有所涉猎,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如《青宫受宝朝贺日次韵·其七》。
  3. 诗词鉴赏:《青宫受宝朝贺日次韵·其七》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宫廷朝贺的场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中的“禁直周庐接上台,银河秋傍紫垣来”描绘了皇宫周围的景象,而“为郎莫笑冯唐老,立马金门待晓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期望和对自身地位的自豪。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宫廷的繁华,又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4. 历史背景:元朝初期,虽然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但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吴当作为一位元朝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政治风貌。在这首诗中,吴当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5. 艺术特色:《青宫受宝朝贺日次韵·其七》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历史内涵。《青宫受宝朝贺日次韵·其七》不仅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宫廷画卷,展现了元朝时期的政治风貌和社会风貌。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期许和对个人地位的自信,同时也展现了元朝初期社会的现实与矛盾。
  6. 文化价值:《青宫受宝朝贺日次韵·其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不仅记录了元朝初期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和观念。同时,这首诗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元朝时期的文学发展和历史背景。

《青宫受宝朝贺日次韵·其七》不仅展现了元朝初期宫廷生活的繁华景象,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历史发展的深切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