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得荒寒野水滨,疏花冷蕊看横陈。
歌翻《玉树》多嫌俗,梦唤梨云却久真。
半点不烦春刻画,一分犹仗雪精神。
腊团新萼虽同出,未免韩公议小醇。
双清诗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清诗二首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范成大为衡州(治所在衡阳)双清山所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一、诗歌原文及翻译
1. 第一首:
四时佳气浮,
万里无人到。
惟有谪仙来,
踏破双溪草。
2. 第二首:
我行偶作此,
君不见双溪?
千峰万壑中,
下有千竿竹。
二、内容分析
1. 自然美景的描绘
- 四时佳气浮:描述了四季变换时,空气中弥漫着的美好气息,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
- 万里无人到:表达了诗人对于如此美景的独享,无人能够与之分享的孤寂与自豪。
- 惟有谪仙来:通过“谪仙”这个典故,强调了作者对于这种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崇高评价。
- 踏破双溪草: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陶醉之情,仿佛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2. 对文人墨客的呼唤
- 君不见双溪: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文人墨客的渴望,希望他们也能来到这样的美景之地,共同欣赏这大自然的造化。
- 千峰万壑中:展现了双溪山脉的壮丽景观,山峰连绵起伏,沟壑众多,形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
- 下有千竿竹:通过具体描绘千竿竹林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双溪的美丽和独特之处,竹影摇曳,风声潺潺,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三、艺术特色
1. 意境深远
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高远,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双溪”“谪仙”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宁静。
2. 语言优美
诗句流畅,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用了诸多修辞技巧,如拟人、排比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字词选用得当,既体现了诗人的文采风流,又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
3. 情感真挚
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份内心的感动。
通过反复的咏叹和感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留恋和不舍之情。
诗中的感慨和期待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和思考,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4. 思想性与哲理性并重
诗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还融入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引人深思。
诗中的“双溪”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隐喻了人生的旅途和选择,引导人们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双清诗二首其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范成大风雅之韵的同时,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通过深入解读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他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