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子安迁居

半世湘东客,欣然遂卜居。
澹烟沙外径,明月竹边庐。
潦缩寒溪净,秋高老树疏。
别来无便雁,为况近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嵇子安迁居》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六句:

“嵇氏两童子,迁居无定处。
常为大火行,遂至白露暮。
一朝去父母,不复反其土。
生事有千变,死随万古初。”

这首诗描绘了嵇子安在迁徙途中因受困于火而无法返回家乡的境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变迁的感慨。

详细解析:

  1. 首句:“嵇氏两童子”,“嵇氏”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嵇康。他的两个儿子是当时的名士,因此被称为“嵇氏”。这里提到的是他们迁居时的情景。
  2. 第二句:“迁居无定处。”说明他们的迁移没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表现出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