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二首 其一

几见秋风几见春,一愁未已一愁新。
闲中点检平生事,唯有清贫不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遣二首·其一》赏析

《自遣二首·其一》,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王恩汾之手,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与感慨。这首诗不仅是王恩汾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诗歌开篇“悔从阆苑到人间”,以梦幻般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由天上仙境到尘世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空间的移动,更是心灵深处对于理想与现实、虚幻与真实的深刻感悟。“梦里依稀自往还”一句,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形成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接着,“弱水他年如有力,愿浮花片返蓬山”,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愿望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秋云洗晨光,庭树碧已散。风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情感。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视觉画面,也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而“清淇忆晓涉,尘虑得初盥”两句,则是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自然景象相结合,通过回忆和思考,展现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淡定。

结尾处,“自谓山水深,方从寸心远。”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里的“山水深”并非指自然界的山水景观本身,而是比喻人生的复杂与深奥,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一切时的态度。“方从寸心远”表明,只有在超脱了世俗欲望之后,人们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王恩汾的《自遣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更是对后世文学创作的一种启示和鼓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