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二首 其二

日淡隔云幕,地虚铺雪毡。
卷帘看不见,如画旧山川。
岂忆三杯酒,能回六月天。
一声何处笛,吹裂野梅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雪二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对于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咏雪二首 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雪花飘落的景象,以及作者内心的感慨。诗句“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生动地描述了雪花飘落在珠帘和粉墙上的情景,给人以美感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凄凉之感。
  2. 诗歌鉴赏:耶律铸在注释中对这首诗做了进一步的解读,指出了诗中的意境和哲理。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描写雪的自然属性,而后两句则转入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3.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等,晚唐诗人,唐末五代时期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被后人誉为“千古以来难遇之奇才”。在艺术上,他开创了“无题体”,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后世。
  4. 历史背景与创作动机:李商隐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味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也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咏雪这一自然现象,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流逝以及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
  5. 文化意义与价值:在中国文化中,咏物咏景诗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李商隐的《咏雪二首 其二》就是这种传统手法的典范之作,其不仅在艺术上成就斐然,而且在文化意义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诗歌追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追求。

《咏雪二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雪诗,它更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一个缩影,展示了他在艺术技巧和思想情感上的深厚功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李商隐的文学成就,以及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