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中秋雨

素娥会把诗人调。衰颜不值圆蟾照。
特地变云阴。江城三日霖。
今宵佳节过。天上冰轮破。
才却放余辉。要看清兴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中秋雨》是元代诗人姚燧创作的一首词。此诗通过描写中秋夜晚的雨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姚燧(1234年—1313年),字端甫,号简斋,山西寿阳人。元朝文学家,书法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姚燧与赵孟頫、杨载、揭傒斯并称“元诗四大家”,其诗歌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质朴,语言流畅自然。
  1. 原文及翻译
  • 原文展示
    素娥会把诗人调。衰颜不值圆蟾照。
    特地变云阴。江城三日霖。
    今宵佳节过。天上冰轮破。
    才却放余辉。要看清兴远。
  • 翻译
    月亮女神会调整诗人的情绪,衰老的面庞不配享受圆月的照耀。特意变化成阴暗的云影,江城连续三天都下着大雨。今晚节日过去了,天宫的月亮被冰破裂。刚刚才放出余辉,想要看清未来的远景。
  1. 赏析与评析
  • 情感表达:姚燧在这首作品中通过描绘中秋节的雨景,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感慨。月亮女神似乎在调节诗人的情绪,暗示着人生的多变和无常。
  • 意象运用:文中的“云阴”和“冰轮破”等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主题的表达。月亮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哲理性。
  • 艺术手法:姚燧在创作中巧妙地使用了比兴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隐喻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这种手法既体现了诗人的高超技艺,也赋予了诗歌更深的思想内涵。

《菩萨蛮·中秋雨》不仅仅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观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通过欣赏姚燧的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