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玉林南还 二首 其二

龙去亭空思惘然,道人和泪话当年。
珠宫锡号开三岛,金榜承恩自九天。
花落御床沾宿雾,苔生辇路湿苍烟。
春来怕渡秦淮水,处处青林啼杜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玉林南还 二首”中的“其二”,出自元代诗人柯九思的《送陈玉林南还》,此诗以壮阔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不舍与祝福。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谢安墩上新亭好,玉斧鸾旌记旧游。
    五采已瞻天子气,六龙初起帝王州。
    元戎谈笑收京阙,阿阁论思侍冕旒。
    归卧沧江今白发,鼎湖云断使人愁。

  2. 诗歌赏析

  • 历史典故的应用:在这首诗中,柯九思巧妙运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谢安和其新亭对峙等典故。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相,新亭则是他在建康(今南京)建造的一座亭子,用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通过这些典故的引用,诗人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 景色描写的生动:诗中通过对天子气、帝王州等意象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政治场景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画面感。
  • 情感表达的真挚:整首诗洋溢着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期盼。这种深情的表达,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之作,更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 艺术风格的成熟:作为元代的杰出诗人,柯九思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到之处,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这首诗中,无论是对景物的描绘还是对历史的引用,都显示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创作背景
  • 诗人身份:柯九思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 时代背景:元朝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社会动荡、文化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柯九思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实属不易。
  1. 文化意义
  • 历史传承:通过对古代诗词的引用和解读,诗歌不仅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审美价值: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是研究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文献。

《送陈玉林南还》不仅展示了柯九思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背景。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