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游陈氏园亭

村村花柳暗晴川,百五时光过客然。
绿暗园林尚佳节,清明亭馆自新烟。
喜逢熟食传遗俗,怕著新衣学少年。
惆怅东阑花似雪,人生底处胜尊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游陈氏园亭》是元朝著名诗人洪希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洪希文,字汝质,号去华山人,莆田人,是元朝时期的重要文学家和诗人。他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享年八十五岁。他的一生经历了元朝的兴衰,对诗歌创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作品特色:洪希文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清明游陈氏园亭》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1. 诗歌原文
  • 村村花柳暗晴川,百五时光过客然。绿暗园林尚佳节,清明亭馆自新烟。喜逢熟食传遗俗,怕著新衣学少年。惆怅东阑花似雪,人生底处胜尊前。
  •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日的乡村景色和人们在节日中的活动,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诗中“喜逢熟食传遗俗,怕著新衣学少年”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习俗的重视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担忧。
  1. 诗歌鉴赏
  • 意境营造:《清明游陈氏园亭》以清明节为主题,通过对乡村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中的“村村花柳暗晴川,百五时光过客然”一句,生动地描绘出清明节时乡村的静谧与美丽。
  • 文化意蕴:此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诗中的“喜逢熟食传遗俗,怕著新衣学少年”等句子,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关怀。

《清明游陈氏园亭》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元朝时期文人对自然、文化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元朝诗歌艺术的魅力及其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