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燕吟别汤元帅馆

秋燕别华堂,堂深秋气凉。
雕梁三四绕,欲别更彷徨。
喃喃细语依檐额,自说生来半为客。
绣户朱门惯往来,青郊紫陌多相识。
十年人事顿堪悲,王谢楼台非昔时。
骨肉凋零毛羽敝,一生羞傍小家飞。
鸱鸮满眼难为伍,好风吹落潭潭府。
陋质深蒙顾盻恩,为君强作差池舞。
南塘犹有旧衔泥,此日辞君君莫疑。
愿君努力加餐饭,明年花时复相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燕吟别汤元帅馆》是元代诗人胡天游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燕子的离去和对故人或故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下将进行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秋燕别华堂,
    堂深秋气凉。
    雕梁三四绕,
    欲别更彷徨。
    喃喃细语依檐额,
    自说生来半为客。
    绣户朱门惯往来,
    青郊紫陌多相识。
    十年人事顿堪悲,
    王谢楼台非昔时。
    骨肉凋零毛羽敝,
    一生羞傍小家飞。
    鸱鸮满眼难为伍,
    好风吹落潭潭府。
    陋质深蒙顾盻恩,
    为君强作差池舞。
    南塘犹有旧衔泥,此日辞君君莫疑。
    愿君努力加餐饭,明年花时复相见。

  2. 诗歌内容解析

  • 离别之情:诗的开头“秋燕别华堂,堂深秋气凉”便点明了燕子即将离开的场景,而“雕梁三四绕,欲别更彷徨”则描绘了燕子在即将离去前的徘徊和不舍,增添了离别的悲怆氛围。
  • 回忆往昔:“喃喃细语依檐额,自说生来半为客”,燕子似乎在用它的细语告诉人们自己曾经频繁地穿梭于华丽的宅邸与熟悉的道路上,暗示着它与主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 身世感慨:“骨肉凋零毛羽敝”,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离世、自己衰老的悲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动荡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 命运无常:“十年人事顿堪悲,王谢楼台非昔时”,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繁荣时代的怀念和现实的落差,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 归去无门:“鸱鸮满眼难为伍”,这里的鸱鸮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他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 友情珍贵:“好风吹落潭潭府”,燕子的离去象征着朋友的离别,也暗喻了诗人对这份友情的珍视。
  1. 诗歌鉴赏
  • 意象运用:《秋燕吟别汤元帅馆》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秋气”、“雕梁”、“鸦鹊”等,都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画面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燕子的细腻描写,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巧妙地融入到诗中,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语言风格:胡天游的语言简洁明快,但不失深沉,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1. 诗歌背景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们的生活颠沛流离。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天游通过描写燕子的离去,寄托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胡天游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意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燕子与主人关系的对比,突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和脆弱。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胡天游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于研究元代诗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审美价值: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和动物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了胡天游高超的艺术造诣。

《秋燕吟别汤元帅馆》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歌,也是胡天游艺术成就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才华,也能够对元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有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