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独山谷

秋风猎猎建牙旗,月澹昏黄马不嘶。
区脱定时林影黑,逻兵行处草声低。
豺狼远迹终宵遁,乌鹊惊飞到晓啼。
中夜几回还自惜,缺壶歌罢意凄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营独山谷》是元代诗人郝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郝经,元泽州陵川人,字伯常,是元代著名学者郝天挺之孙。金亡后,他迁徙至顺天并曾居住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在世祖忽必烈时期,被召入王府,提出数十条国安民之道,对元朝的政治建设有重要影响。中统元年,因应世祖忽必烈的使宋议和而被捕,历经真州的十五年才归国。去世后,被追封为文忠公,并著有《陵川文集》等著作。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
    秋风猎猎建牙旗,月澹昏黄马不嘶。
    区脱定时林影黑,逻兵行处草声低。
    豺狼远迹终宵遁,乌鹊惊飞到晓啼。
    中夜几回还自惜,缺壶歌罢意凄迷。
  • 注释:《营独山谷》是元代诗人郝经所作的七言律诗,其内容主要描绘了秋天夜晚的自然景象和军营的生活状态。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渲染,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1. 主题思想
  • 国家兴亡:诗中的“秋风猎猎”象征军队的纪律性,而“月澹昏黄”则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通过对这两种景象的对比,诗人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隐含了对于国家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
  • 生活感悟:诗中的“豺狼远迹终宵遁”和“乌鹊惊飞到晓啼”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 文化传承:郝经作为学者的身份,使得他的诗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缺壶歌罢意凄迷”中的“缺壶”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乐器,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营独山谷》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元代历史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