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笔力追前辈,海岳新图入卧游。
独鹤眠松犹警露,孤猿挂树忽惊秋。
陶潜泽畔五株柳,范蠡湖中一叶舟。
同煮茯苓期岁暮,残生此外更何求。
用王叔明韵题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王叔明韵题画》是中国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公元1195年。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闻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一、诗歌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诗歌赏析
1. 竹子与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的前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竹林之外,几株桃花娇艳欲滴;春江之水渐暖,鸭子们率先察觉,它们欢快地在水中嬉戏。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赞美之情。
2. 蒌蒿与芦芽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后两句则转向描绘江边的芦苇丛和初长成的芦芽,暗示着河豚即将到来的季节。这里的蒌蒿和芦芽都是江中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状态反映了季节的更迭,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3. 河豚的寓意
在古代文学中,河豚常常象征着吉祥和丰收。因此,诗中的“正是河豚欲上时”,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还隐含了对丰收的期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
《用王叔明韵题画》创作于北宋时期,由杨万里(公元1024—1086年)所作。杨万里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事物的真实面貌。此外,他还精通书法,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诗歌的意义
《用王叔明韵题画》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作,更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和人文情感。它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用王叔明韵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万里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