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池觅金鲫四首 其二

得得频来照鬓腮,窗前何吝破苍苔。
春风草长容蛙闹,夜雨泥融许燕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凿池觅金鲫四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唐桂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

  1. 艺术特色
  • 精炼的意象:《凿池觅金鲫四首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得得频来照鬓腮”与“春风草长容蛙闹”等句子,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池塘中金鲫的活动状态,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池塘边的生活气息。
  • 音韵之美:诗歌的韵律感强烈,尤其是末尾两句“夜雨泥融许燕来”,押韵的设计增强了诗歌朗朗上口的效果,让人在朗读时能感受到一种音乐般的韵律美。
  • 意境深远:诗中的“春风草长容蛙闹,夜雨泥融许燕来”不仅描写了自然景物,更通过这些细节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与赞美。
  1. 深层内涵
  • 生活的哲理:通过对金鲫活动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力顽强、适应环境、随遇而安的哲学思考。同时,也隐含着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的尊重和赞叹。
  • 文化价值的传承:该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当时儒学复兴,强调回归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唐桂芳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其价值在于弘扬国学,传承中华文化。
  • 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描绘,此诗不仅提供了美的享受,还激发了读者的审美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创作手法
  • 象征手法:在这首诗中,池塘中的金鲫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生物,它们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恩泽。
  • 比喻手法:“春风草长容蛙闹”和“夜雨泥融许燕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使诗句更加富有画面感和想象力。
  • 对比手法:通过将池塘前破败的青苔与窗前的生机勃勃进行对比,强化了自然美景与人为破坏形成鲜明对照的主题。

《凿池觅金鲫四首 其二》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唐诗的风采,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唐桂芳个人才华的展示,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