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甫四龄,暴下如惊湍。
阿翁迎医来,命在生死关。
少小不复识,言之尚辛酸。
弱子复四岁,如我病益艰。
僵卧骨欲立,愦愤忘晨餐。
叶君为调护,再补脾力完。
稍稍杂啼笑,聪慧令人欢。
不虞朝雨作,乃实衣裳单。
须臾面漆黑,仓皇起忧端。
多君投匕剂,神功使生还。
曾闻古扁鹊,饮水见肺肝。
察形与切脉,不俟思虑间。
既具医国手,胡为爱微官。
两年坐学宫,山深夜月寒。
临岐何以赠,愧乏青琅玕。
赠叶璧山十八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叶璧山十八韵》是唐代诗人唐桂芳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叶璧山深厚的感情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诗作开篇“余生甫四龄,暴下如惊湍”,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作者幼年时期遭受的苦难,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令人惊恐,突显了当时环境的艰难险恶。紧接着,“阿翁迎医来,命在生死关”,展现了作者家庭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紧张氛围,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家人的担忧。随后,“少小不复识,言之尚辛酸”,反映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及因经历变故而带来的心灵创伤。
在诗中,“弱子复四岁,如我病益艰”,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家庭的困境,孩子的健康问题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使得原本就艰难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此外,“僵卧骨欲立,愦愤忘晨餐”,通过描述作者因病情而卧床不起,精神恍惚的状态,传达了其内心的苦闷和对日常生活的无奈。而“叶君为调护,再补脾力完”,则体现了朋友对作者的关心与帮助,叶璧山的照料不仅恢复了作者的身体,也给予了他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稍稍杂啼笑,聪慧令人欢”,描述了叶璧山在照顾作者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乐观与幽默,这既是对叶璧山性格特点的描述,也是对友情的一种赞颂。整首诗以真挚的感情、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
《赠叶璧山十八韵》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