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嶂蒙蒙翠欲流,雨收石溜泻林丘。
日光冷射层峦秀,云气晴薰古洞幽。
访道轩辕遗迹旧,至人大隗有神留。
恍如远眺匡庐景,拟欲巢松最上头。
大隗层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隗层峦》是明代诗人赵三聘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 作者介绍:
- 赵三聘(明山西河津人),字天民,号任斋,隆庆二年进士,授益都知县,后因事被贬至河南布政司照磨,最终升至四川按察副使。
- 诗歌原文:
- 大隗仙人何处游,轩辕问道有丹丘。
- 千寻碧嶂冲霄起,万叠晴光映日浮。
- 鹤去巢悬天际月,龙归云度海天秋。
- 鼎湖已远山仍丽,呵护神应在上头。
- 诗歌内容解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峰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其中,“千寻碧嶂冲霄起”与“万叠晴光映日浮”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山峰之高耸入云、阳光透过层层云雾的景象。
- “鹤去巢悬天际月,龙归云度海天秋”则赋予了山峰以灵动之气,仿佛有仙鹤栖息于山顶,龙在云中穿梭。
- “鼎湖已远山仍丽,呵护神应在上头”可能暗指某个著名的神话传说或遗迹所在地,暗示着神秘和保护的力量。
-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作为明代诗歌,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审美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这首诗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山水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在文学史上,赵三聘作为一位诗人,他的这种风格和成就在当时并不多见,因此《大隗层峦》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艺术才华,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艺术特色分析:
- 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韵律整齐,节奏明快,易于吟诵。
- 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如“千寻碧嶂冲霄起”中的“千寻”形容山峰的高耸,“云度海天秋”则赋予了云和大海动态的美态。
- 整体上,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力,体现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意象和哲理思考。
《大隗层峦》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在文学技巧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有着极高的评价。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