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有形景,呼作聚仙台。
愧我红尘客,登临破绿苔。
聚仙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聚仙台》
《登聚仙台》是明代诗人霍尚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妒人风雨喜初收,千仞危台夏亦秋。”首联描绘了聚仙台在风雨过后的景色,暗示着人生中的起伏与变迁。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象征。“芳树远分孤屿色,丹崖晴照大江流。”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聚仙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欣逢谢傅登临兴,笑效卢生汗漫游。”此联通过古人谢傅与卢生的登高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而“更听玉箫吹夜月,依稀鸾鹤驻峰头”,则是诗人在夜幕下的静谧中听到玉箫声,看到鸾鹤停留在山峰之上,这些细节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登聚仙台》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霍尚守通过对聚仙台这一具体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念。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其思想内涵也一直影响着后来的读者和研究者。
《登聚仙台》作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表达的产物,它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妙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