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尚书四首 其四

再世登龙旧,渊源许管窥。
西山遗正绪,东涧结冥知。
腹笥名空在,眉梨寿竟违。
重歌妾薄命,含泪滴尘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王尚书四首 其四》是元代诗人袁桷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袁桷表达了对王尚书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命运的哀叹。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袁桷简介:袁桷,元代文学家、学者,字伯长,号潇湘遗民等,生于南宋末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虞集并称“两宋双元”,其诗歌创作在当时影响甚广。
  • 诗作时代:这首诗作完成于元代中期,当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文人士大夫有机会进行文化创作。
  1. 诗作内容
  • 再世登龙旧:表达了对王尚书再次显赫一时的感慨,“再世”指再次出现或复兴的意思,而“登龙”则是比喻高官显贵,这里指王尚书再次获得高位。
  • 渊源许管窥:意指对王尚书的学识和成就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同古代学者许由对管仲般敬仰。
  • 西山遗正绪:指王尚书留下的正直和清流传统,西山可能象征着高尚的道德标准或某种精神象征。
  • 东涧结冥知:形容王尚书的智慧如东涧流水般深沉,能够洞察世间万物。
  • 腹笥名空在:意味着王尚书虽已去世,但他的名声和学问仍存于世间。
  • 眉梨寿竟违:描述了王尚书的生命虽然结束,但其生前的美德和贡献却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抒情手法,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怀念。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西山遗正绪”,“东涧结冥知”等,这些意象富有深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对王尚书深厚的情感,既有对其生前辉煌的回忆,也有对其逝世后的哀伤之情。

可以看出《挽王尚书四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表现作者个人情感的古诗,也是一幅展现王尚书一生成就和文化影响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袁桷深邃的文学造诣,还能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友情、师承以及道德修养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