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赴沧海,客行殊未休。
渔舟维病鹤,归棹起轻鸥。
雨重云光湿,天低树色浮。
京尘今已洗,从此问菟裘。
直沽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直沽口》是一首元代诗人袁桷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直沽海口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海洋与河流交汇之地的感慨与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直沽口》的作者是元代诗人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在元朝担任过丽泽书院山长、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等重要职务。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学成就和影响力一直备受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并不明确,但通过诗中的意象和内容推测,它可能是在袁桷任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之后所作,或者是在元朝其他时期所写。这一时期,元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海洋的描写也更加丰富和深刻。
诗歌原文:《二水赴沧海,客行殊未休。渔舟维病鹤,归棹起轻鸥。雨重云光湿,天低树色浮。京尘今已洗,从此问菟裘。
诗歌鉴赏: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直沽海口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句“二水赴沧海”,描绘了两条河流汇聚到大海的景象,象征着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海边渔村的宁静生活,以及渔民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最后一句“京尘今已洗,从此问菟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污浊的一种超脱和追求。
诗歌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直沽口》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是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直沽口》作为元代著名诗人袁桷的代表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上也有重要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