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远楼

紫翠光中拥翠鬟,分明倒影落西山。
游尘自逐钟声去,过雨能将月色还。
万里关河新胜概,一天星斗旧跻攀。
绝怜想像空题咏,后会应须共倚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宜远楼》并非一部文学作品,而是元代诗人袁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袁桷(1266年—1308年),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庆元路鄞县,是一位举茂才异等的官员。在仕途上,袁桷曾担任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的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并升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等职。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和《清容居士集》。

  2. 诗歌原文
    紫翠光中拥翠鬟,分明倒影落西山。
    游尘自逐钟声去,过雨能将月色还。
    万里关河新胜概,一天星斗旧跻攀。
    绝怜想像空题咏,后会应须共倚阑。

  3. 诗歌解析

  • 紫翠光中拥翠鬟:描绘了宜远楼周围的自然景色,紫翠交叠,如同少女的发髻,给人以美丽而神秘的感觉。
  • 分明倒影落西山:形象地描绘了宜远楼的影子落在西山的景象,展现了楼与山水的和谐共生。
  • 游尘自逐钟声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钟声伴随着游人的脚步声渐行渐远。
  • 过雨能将月色还:描绘了雨后月亮重新出现在天空中的美景,暗示了时间的循环和自然的神奇。
  • 万里关河新胜概,一天星斗旧跻攀: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历史长河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胸怀。
  • 绝怜想像空题咏:诗人通过想象来抒发情感,虽然无法亲历,但心中却充满了对宜远楼的喜爱和向往。
  • 后会应须共倚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望,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再次欣赏宜远楼的美景。
  1. 诗歌背景
  • 袁桷的这首《宜远楼》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可能是他在游览宜远楼时有感而发的作品。《宜远楼》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记录了元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宜远楼》是元代诗人袁桷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风骨,还能深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变迁的厚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