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诈马大燕五首 其五

清凉上国胜瑶池,四海梯航燕一时。
岂谓朝廷夸盛大,要同民物乐雍熙。
当筵受几存周礼,拔剑论功陋汉仪。
此日从官多献赋,何人为诵武公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都诈马大燕五首·其五》是元代诗人贡师泰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清凉上国胜瑶池,四海梯航燕一时。岂谓朝廷誇盛大,要同民物乐雍熙。当筵受几存周礼,拔剑论功陋汉仪。此日从官多献赋,何人为诵武公诗?

  2. 诗歌鉴赏

  • 开篇描绘:“清凉上国胜瑶池”,以清丽脱俗的语言开篇,将上都比作一个仙境般的地方,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 朝廷形象刻画:“四海梯航燕一时”,展现了当时朝廷的繁荣景象,众多国家都派遣使者来朝,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
  • 朝廷夸赞与批评:“岂谓朝廷誇盛大,要同民物乐雍熙”,表达了对朝廷的赞美,认为朝廷的繁荣是值得称道的,同时也隐含了对这种繁华可能带来的问题的思考。
  • 文人献赋情景:“当筵受几存周礼”,描述了文人在宴会上接受礼仪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古代礼仪的重视和传承。
  • 历史典故引用:“拔剑论功陋汉仪”,借用了历史上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某些做法的批评,暗示着对当下的某些行为的不满。
  • 官员献赋现象:“此日从官多献赋”,揭示了当时官场中流行的一种风气,即官员们纷纷献赋,但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却寥寥无几。
  • 武公诗意的缺失:“何人为诵武公诗”,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留下的宝贵智慧和文学作品的缺失和惋惜。
  1. 作者介绍
  • 贡师泰生平:贡师泰,字泰甫,号玩斋,出生于元宁国府宣城(今属安徽省宣城市),为元代著名文学家。他曾任吏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并在江浙地区有较高的声望。
  • 文学成就:贡师泰的文学成就在元代颇为突出,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政治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语言流畅。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 诗歌背景
  • 元代政治环境:元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经济繁荣的时代。尽管朝廷对外展示了一派繁荣景象,但实际上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如官僚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个新兴的国家。
  • 文人地位与作用:在元代,文人的地位相对较高,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播者,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贡师泰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期望。

《上都诈马大燕五首·其五》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歌,也是对元代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一种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