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二首 其一

北疃南庄几老翁,力田还与子孙同。
仓箱岁计西成后,水土君恩北望中。
磁瓮瓦盆轰夜饮,村箫社鼓贺年丰。
醉归不记匡床卧,月上颓垣草屋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老农二首》是元代诗人陈祜所作的古诗,其中第一首为“北疃南庄几老翁,力田还与子孙同”。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祜(约1250年—1319年),字仲实,自号云山樵人。他出身于一个有学问和声望的士大夫家庭。陈祜一生经历了南宋末、元朝初两个时期的重大社会变迁。元军攻占临安后,陈祜随家人逃难至江南地区,最终定居于杭州一带。在元朝建立后,陈祜继续他的文学创作生涯,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其中《老农二首》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作为元诗的代表作家之一,陈祜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民间的生活气息和社会现实。在《老农二首》中,通过描绘农民的日常劳作场景和节日欢庆情景,展示了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朴素的情感表达,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诗词原文及鉴赏
  • 北疃南庄几老翁,力田还与子孙同。
  • 仓箱岁计西成后,水土君恩北望中。
  • 磁瓮瓦盆轰夜饮,村箫社鼓贺年丰。
  • 醉归不记匡床卧,月上颓垣草屋东。
  • 飘潇双鬓似飞蓬,朴野中存太古风。
  • 雨宿云耕为出处,麦秋蚕月见穷通。
  • 雍熙自入唐虞化,隐钓能谈禹稷功。
  • 马首不知缘底事,洗杯来寿使君公。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和乐观豁达的心态。诗中的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通过对比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农民与土地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敬畏。
  1. 主题分析
  • 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描述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从诗中的“力田还与子孙同”可以看出,农民们辛勤劳作,与后代共同承担着生活的责任。而“水土君恩北望中”则表现了农民对于自然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 此外,诗中的节日欢庆场景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例如,“磁瓮瓦盆轰夜饮,村箫社鼓贺年丰”描绘了农民们欢聚一堂,共庆丰收的喜悦氛围。而“醉归不记匡床卧,月上颓垣草屋东”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的淳朴和满足。
  • 这首诗也体现了农民对于传统道德和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如诗中的“雍熙自入唐虞化,隐钓能谈禹稷功”就表明了农民对于古代圣贤文化的敬仰和学习,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写作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朝初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同时也有一些积极的一面,如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陈祜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此诗,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 元朝初期的农民生活虽然相对安定,但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农民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难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陈祜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老农二首》不仅是陈祜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研究元代农民生活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