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八 清凉台

水边石影覆松亭,洞口飞云细细轻。
花重只因云下湿,草寒误向影中生。
好风入夏传芳信,片雨随云度月明。
不用破瓜沉绿李,自从云后有馀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其二十八清凉台是元代诗人陈樵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清凉台的景色,以及登临此台所感受到的清新之感。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樵:作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陈樵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诗词原文及注释
  • 原文如下:
水边石影覆松亭,洞口飞云细细轻。  
花重只因云下湿,草寒误向影中生。  
好风入夏传芳信,片雨随云度月明。  
不用破瓜沉绿李,自从云后有馀清。  
  • 注释: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新自然的向往与赞美。其中,“好风入夏传芳信,片雨随云度月明。”两句,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而“不用破瓜沉绿李”则暗喻不必追求功利,只需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明。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陈樵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山水之美与内心情感相融合,使读者既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语言优美: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清凉台上,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1. 文化价值
  • 传承文化:陈樵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情怀,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
  • 启发思考:通过对陈樵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激发人们对于自然美、人生哲理的思考,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启迪。

除了上述内容,在了解北山别业三十八咏其二十八清凉台时,还可以关注以下信息:

  • 陈樵的生平经历及其作品在当时的影响。
  •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与其他朝代文学的区别。
  • 清凉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其二十八清凉台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元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陈樵的诗歌,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