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碧亭 其三

池曲奔流下石渠,池头空翠湿烟芜。
夏禽反舌馀声尽,薜荔连墙寸影无。
僧爨屋头猿挂树,鸟衔窗外雨生鱼。
长安才子看图画,疑是仇池隐士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涵碧亭·其三》是元朝陈樵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涵碧亭·其三》的作者是陈樵,他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在文学史上颇具研究价值。陈樵(1278—1365),字君采,号鹿皮子,东阳人,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出生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家庭,幼承家学,继受经于程直方。学成不仕,选择隐居,体现了一种高洁的人格追求。他的生活和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2. 文学作品:《涵碧亭·其三》是陈樵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深邃的情感。诗作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美的感悟。

  3. 文学赏析:《涵碧亭·其三》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显示了这首诗的艺术魅力。诗中的“池曲奔流下石渠,池头空翠湿烟芜”等句子生动地刻画了自然景观的宁静和美丽。诗中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4. 社会意义:《涵碧亭·其三》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作为元朝时期的诗歌代表,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也展示了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颂。这首诗的创作和流传,对于研究元代文学、自然美学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涵碧亭·其三》不仅是陈樵个人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元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元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情,还可以体会到古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