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孝子诗

金台有孝子,郭氏名寿瑛。
寿瑛执亲丧,昼夜闻哭声。
负土起崇冢,栽松翳玄扃。
瘦骨寒岳立,苦泪春河倾。
视容日梅梅,一朝废双睛。
复扶大母柩,冥行出芜城。
愿言毕序葬,身瘵心则宁。
里人问孝子,过毁圣所惩。
孝子哭且答:我非敢伤生。
有泪不哭亲,恶乎用吾情?
亲死我目在,徒能视无形。
黄泉相见日,无用此目明。
吾闻寿瑛语,悲剧不自胜。
昔人曾有言,五色令目盲。
长年悦纷华,眉斧戕心精。
视彼郭孝子,愧色能无赪。
而我嗜读书,昏花散秋灯。
思亲不能哭,涕泗空填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孝子诗》是元代诗人陈旅所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它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陈旅,字众仲,元兴化莆田人,幼年丧父,笃志于学,以荐为闽海儒学官。后任江浙儒学副提举。
  • 文学成就:陈旅的文学成就在元代颇为突出,他不仅担任过国子助教和儒学官员,还曾游京师并得到虞集的赏识,推荐出任国子助教等职。
  1. 诗歌原文
  • 金台有孝子,郭氏名寿瑛。
  • 寿瑛执亲丧,昼夜闻哭声。
  • 负土起崇冢,栽松翳玄扃。
  • 瘦骨寒岳立,苦泪春河倾。
  • 视容日梅梅,一朝废双睛。
  • 复扶大母柩,冥行出芜城。
  • 愿言毕序葬,身瘵心则宁。
  • 里人问孝子,过毁圣所惩。
  • 孝子哭且答:我非敢伤生。
  • 有泪不哭亲,恶乎用吾情?
  1. 主题思想
  • 悼念亲情: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 忠孝精神:通过描述孝子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悲伤,体现了古代孝道文化中的“忠”和“孝”的精神内涵。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细节,如“负土起崇冢,栽松翳玄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语言朴实:诗句语言朴实无华,直抒胸臆,展现了陈旅的文学风格。
  1. 后世影响
  • 文学价值:《郭孝子诗》作为元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作,其文学价值被后世广泛认可和传颂。
  • 文化传承: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孝道的重视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现代意义
  • 情感共鸣:这首诗跨越了时代与空间的限制,能够触动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 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孝道仍然是人们评价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这首诗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研究价值
  • 历史研究:对于研究元代社会风俗、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 文学史研究: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风貌具有重要价值。
  1. 阅读体验
  • 情感体验:读者在阅读这首《郭孝子诗》时,会被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所感动。
  • 审美享受:这首诗的语言虽然朴实,但字字珠玑,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创作灵感
  • 现实反映:诗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家庭悲剧,这些事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 文化认同:诗人可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观念的影响,因此在诗中表达出了对这一传统美德的尊崇和怀念。

陈旅的《郭孝子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其深远的意义和永恒的魅力值得每一位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去品味和领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