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食肉多虎头,大鼎六尺夸函牛。
挝钟考鼓燕未足,鼎折还惊覆公餗。
山中儒生守蠹鱼,一朝射策升天衢。
居官廪禄不及口,釜甑长年满尘垢。
一贫一富俱可伤,一饥一饱俱亡羊。
今我闭门学祀灶,祀灶何用神仙方。
敬为告曰:灶兮灶兮但使我生不富不贫,适饱适饥朝从尔餐夕从尔糜。
时时得佳茗,与尔同襟期。
君不见青原山紫芝客,独立清风洒兰雪。
兰雪堂中一事无,茶灶笔床相媚悦。
方其煮茶时,自抚一曲琴。
琴声落茶鼎,宛若鸾凤鸣。
客来固自佳,客去情亦适。
坐看茶烟静,松鹤飞相及。
烹茶得趣惟此君,傲睨钟鼎如浮云。
名章俊语出肝肺,白雪璀璨兰芳芬。
兰芳芬,云菡萏,泻入磁瓯碧香满。
更从庞老吸西江,却笑玉川论七碗。
茶灶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茶中杂咏·茶灶》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茶灶的描绘,展现了唐代茶文化的丰富和多彩。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南山茶事动,灶起岩根傍。
水煮石发气,薪然杉脂香。
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
如何重辛苦,一一输膏梁。作者简介:皮日休(约838年—约883年),晚唐诗人,字袭美,唐绍贤之子,自称“醉墨堂”主人。他曾任苏州刺史,世称“皮拾遗”。与聂夷中友善,为“文章共命鸟”,都言诗学李白,并称“皮、聂”;又都言“暂游人间”以“换酒食”。在《新定释藏》中被奉为“诗豪”。有《皮子文薮》传世。他的诗风格清新俊逸,善于用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歌鉴赏:皮日休的《茶中杂咏·茶灶》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茶灶的制作过程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诗中的“水煮石发气,薪然杉脂香”形象地表现了茶叶在热水中煮沸时的香气,而“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则描述了茶叶经过蒸制后色泽的变化。整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茶文化的特色,也展示了诗人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皮日休的《茶中杂咏·茶灶》不仅是一首描写茶灶制作过程的诗歌,更是一部展现唐代茶文化深度和广度的艺术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