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福寺

昨日胜因扶杖去,今朝清福驾舟来。
老禅迎客长松下,闲对黄花扫碧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清福寺》是元朝诗人陈镒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赏析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陈镒,生平不详,但根据诗中的意境推测,他可能是一位有深厚佛学修为的文人。他在诗中通过对清福寺的描述,展现了自己的禅修体验和对自然的热爱。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元朝,这是一个佛教思想盛行,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崇佛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陈镒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 内容赏析
  • 首句含义:“昨日胜因扶杖去,今朝清福驾舟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从过去忙碌的生活状态转变为宁静修行的转变。昨日的繁忙是为了今日的清净,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
  • 意象描绘:诗中“老禅迎客长松下”,描绘了老和尚在松树下迎接客人的场景,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修行环境。“闲对黄花扫碧苔”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闲适与悠然,黄花与碧苔的搭配也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1. 文学地位和影响
  • 作品评价:陈镒的《游清福寺》被认为是元朝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游清福寺》不仅是一首描写佛教圣地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象征。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