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韵周学录

重阳今朝是,触目皆兵戈。
青山岂不好,何由陟嵯峨。
菊花泫清露,枫叶飘寒波。
睹物增盛怀,奈此时未和。
流年易超忽,百世如鸟过。
于焉屏烦虑,酌酒还高歌。
因观作吏人,动辄遭讥诃。
奔驰风尘际,忧患日已多。
吾徒守儒素,其乐当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次韵周学录》是明代文学家陈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九日次韵周学录》的原文如下:
重阳今朝是,触目皆兵戈。
青山岂不好,何由陟嵯峨。
菊花泫清露,枫叶飘寒波。
睹物增盛怀,奈此时未和。
流年易超忽,百世如鸟过。
于焉屏烦虑,酌酒还高歌。
因观作吏人,动辄遭讥诃。
奔驰风尘际,忧患日已多。
吾徒守儒素,其乐当如何。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时目睹国难、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的现实情况,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感慨与不平。其中“重阳今朝是,触目皆兵戈”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青山岂不好,何由陟嵯峨”则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战乱中的荒凉与自然景物的清新相对照,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

诗人通过对秋天菊花与枫叶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寄托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菊花泫清露,枫叶飘寒波”,这些描写既生动又富有诗意,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诗人通过感叹“流年易超忽,百世如鸟过”,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哀叹,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及自己作为官员的经历以及由此而来的烦恼与忧虑。如“因观作吏人,动辄遭讥诃”和“奔驰风尘际,忧患日已多”,这些内容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同情。然而,诗人并未沉沦于悲观之中,而是选择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吾徒守儒素,其乐当如何”。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九日次韵周学录》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着深沉历史背景和社会责任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及其文人的思想情怀。这首诗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和深入探讨,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