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林兄宗正同寓邑之溪上

自有当年约,宜开此日襟。
相逢秋叶尽,共话夜灯深。
疏拙缘多难,迟回负寸心。
怀君吟啸地,图史满东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林兄宗正同寓邑之溪上》是宋代诗人陈亮的一首著名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与友人林兄在宋代有深厚的友谊,并共同居住在某处溪边。这首诗作是他们在溪边相聚时所作,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2. 诗歌原文
    自有当年约,宜开此日襟。
    相逢秋叶尽,共话夜灯深。
    疏拙缘多难,迟回负寸心。
    怀君吟啸地,图史满东林。

  3.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陈亮的这首诗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深厚的友情。诗中“自有当年约”,意味着两人有着长久的约定,这次相见显得尤为珍贵。而“共话夜灯深”则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两人畅谈至深夜,展现了彼此间的亲密无间。
  • 艺术手法: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例如,“相逢秋叶尽”不仅描绘了季节更迭的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往昔的回忆;而“迟回负寸心”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不舍。
  1. 历史影响
  • 《答林兄宗正同寓邑之溪上》不仅是陈亮个人作品的代表,也是宋代文人交往和友情的生动写照。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流露。
  • 在文学史上,这首诗因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辞被后人广泛传颂。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人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文学和人际交往的重要资料。
  1. 文化价值
  • 《答林兄宗正同寓邑之溪上》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颂,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
  • 此外,诗歌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于现代人来说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而这首诗则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感悟生命的美好窗口。

《答林兄宗正同寓邑之溪上》作为宋代诗人陈亮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受到读者的喜爱,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