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滑不成雪,雨寒徒滞舟。
湖低山石长,天尽水烟浮。
渔子身如叶,将军命赌侯。
报功存庙食,白骨谩成丘。
腊月三日次康山庙阻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腊月三日次康山庙阻风》是元朝时期的一首作品,由陈谟创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腊月三日因天气变化而未能完成行程的心境以及对过往英雄的缅怀之情。
从写作背景上看,这首诗作于元末明初时期,当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陈谟身处乱世之中,目睹了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因此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情感与感慨。诗中“报功存庙食,白骨谩成丘”一句反映了他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损失的深刻反思。
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又意蕴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境界。首句“风滑不成雪”便将风雨交加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雨寒徒滞舟”则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恶劣对于旅行的不利影响,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此外,诗中的比喻手法也值得一提,如“湖低山石长”、“天尽水烟浮”等,都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文化价值来看,《腊月三日次康山庙阻风》不仅体现了陈谟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以及个人经历等元素,都是研究元代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腊月三日次康山庙阻风》不仅是陈谟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元末明初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个人心路历程。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