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县谢实林题红梅 其二

逃禅染白能为黑,争似王家一剪红。
忆共扬州何水部,醉吟身入彩霞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知县谢实林题红梅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谢实林的红梅盛开的景象,以及诗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红梅香满院”,直接点明了主题——红梅。诗人在此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红梅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美丽、香气和魅力无处不在,使得整个院子都充满了她的芬芳。这里的“香满”二字,既描绘了红梅的香气浓郁,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香气的感受——他深深地陶醉在其中,无法自拔。

诗人转向红梅本身,对其形态进行了细腻的描绘:“枝头挂玉盘。”这句诗中,“玉盘”指的是红梅的果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梅子”。诗人用“挂”字来形容梅子的形态,既形象又生动。梅子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玉石,悬挂在枝头,熠熠生辉。同时,“挂玉盘”也暗示了梅子的成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第三句“霜雪压枝低”,则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红梅的形象。这里的“霜雪”是指冬季的严寒气候,它让红梅在枝头显得更加娇弱。然而,正是这些寒冷的霜雪,赋予了红梅一种坚韧不屈的美——它们不畏严寒,依然挺立于枝头,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它们的顽强与生命力。这一句诗中的“低”字,不仅形容了红梅被霜雪压弯的姿态,也暗喻了诗人对于红梅这种精神的敬仰。

尾句“谁识红梅真面目”,则是诗人对红梅的一种赞美。在这里,“谁识”指的是谁能真正理解红梅的真实面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红梅独特魅力的认可和赞赏。他认为,红梅虽然外在看起来柔弱不堪,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极具韧性和生命力的植物。它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其外表,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内在品质。因此,诗人鼓励人们去发现红梅的真面目,去欣赏它的美,去感受它所传递的力量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红梅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红梅的美丽、坚韧和生命力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红梅的独特见解和赞美之情,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他对红梅的深厚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