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贵清旷,驾言怀隐沦。
雨深禹穴外,沙净霅川滨。
著述尊弘景,耕桑乐子真。
翠屏猿灭迹,绣谷豹藏身。
木客倾壶夕,桐君种药晨。
水烟清自媚,天籁韵常新。
芝熟原轻汉,松高本避秦。
只应陶靖节,来往问遗民。
为中常题溪山访隐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中常题溪山访隐图”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在唐代。
诗的开头两句”山静水清闲,日长人未眠。”,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面。山静则意味着没有战乱,没有喧嚣,只有青山绿水,让人心境平和;水清则意味着清澈见底,可以看见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这样的环境最适合人们休息,所以诗人感叹说”日长人未眠”,意思是太阳高照,但人们却不感到疲倦,反而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松风拂面寒,竹影摇窗绿。”,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松风拂面,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竹影摇窗,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寒”字,可能并不是形容气温,而是形容风吹过松林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而”绿”字,则形容的是竹叶摇曳在窗户上的影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最后两句”云深不知处,月明犹可寻。”,则是对诗人内心的一种描述。云深不知处,意味着诗人对于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他愿意去追寻那些未知的地方;月明犹可寻,则意味着无论世界多么黑暗,只要有月光,就能找到方向。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静水清、松风竹影等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