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紫荆树,四时根如石。
诚非雨露私,乃是友恭积。
兰荪产其阴,松桂左右翼。
清风列嘉宾,赏弄终日夕。
伯氏发已种,温温金玉质。
才堪百吏师,兴逐壶公逸。
仲氏鹤昂藏,家事久云敕。
衣内沧海珠,枕中淮南术。
脩髯引清风,叔子秀而栗。
郁郁眉睫间,色矜新句出。
埙篪吹若贯,江海润交益。
儿孙束礼法,中外罔嗟戚。
然萁诮曹丕,酣酒伤牛弼。
不见九江人,同堂广长席。
不见安丰生,自结天翁识。
鸡来哺狗雏,犬俟同牢食。
行当表宅里,远可风百亿。
况乃阴德深,高曾所培植。
我来数升堂,雅素最相悉。
庐山王文学,金兰契方密。
长歌乐知心,高文已在壁。
鄙词虽匪工,聊用劝无斁。
题萧氏友恭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题萧氏友恭堂》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萧氏家风久不闻,独传一门有贤君。
门中子弟皆清白,莫问人间是非尘。
这首诗描绘了萧氏家族传承下来的高尚品德和廉洁风气。通过“萧氏家风”这一线索,诗人揭示出一个家庭在道德上的优秀传统,并强调这种美德的延续和发展。最后两句点明,即使外界纷扰不断,“门中子弟皆清白”,表明即便身处乱世,只要保持内心的纯洁与清明,就能抵御世俗的诱惑和污染。
这首诗通过对萧氏家族传承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廉洁作风以及家庭和睦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体现了王安石在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即通过个人修养和个人品行来影响社会风气,并倡导一种清正廉明的生活态度